
像日蝕這種要等好幾年、甚至一百年的奇景,英美人士會用什麼英文來形容它的「百年一見」呢?答案可能出乎你我意料地簡單。今天我們要用不同的方式,透過一段短文來學這句英文,同時順道解說短文中其他好用的英文用語。
從讀一篇短文開始
有一篇英國人寫的文章,分析全球肺炎疫情之下各種產業的需求慘況,其中有一段話這麼寫,為了方便入門者也能容易閱讀,我先把中文解釋也一併列出來:
英文:
When the once in 100 years pandemic shuts everything down and the income stream from the investment ceases to pay off the loans, the good times can quickly turn very bad.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s a classic case in point.
中文:
當百年一見的全球疫情讓一切都像按了停機鈕,投資帶來的收入金流已不能償還貸款的時候,好景可能會迅速急轉直下。汽車業就是一個典型的恰當例子。
開始挖好料吧!
once in 100 years
有沒有發現「百年一見」的英文其實很簡單,寫once(一次) in 100 years(在百年內)就好了,你也可以加上連字號變成once-in-100-years,據我的調查,其中的year後面有人會加上s,也有人不會,自己隨喜。
Australian leader warns coronavirus outbreak is a ‘once-in-100-year’ crisis.
澳洲領導人警告新冠肺炎的爆發是百年一見的大危機。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a once in 100 years kind of chance, to empower our generation.
我們有機會,一個百年難得一見的(那種)機會,來壯大我們這個世代。
話說,你可能會以為連字號很好用,然後隨便自己亂掰一連串的英文,再用連字號串起來,變成一個又肥又胖的巨嬰形容詞,但這種作弊式的自創字有非常大的風險。第一是要外國人能看懂你的意思,第二,你總得讓外國人有氣力可以把這巨嬰從頭到尾一次唸完吧,巨嬰越肥就會逼外國人唸到斷氣窒息。所以強烈不建議自己亂發明,使用字典或新聞稿中已經公認可用的字才是上策。
pandemic(全球性流行病)
這個字大概是今年外國電視新聞主播最常掛在口邊的單字之一了。pandemic是不分世界任何角落,只要你在這個地球上就會遇到的全球流行性傳染病,就像新冠肺炎這種的病,其中的字首pan代表「泛」,像泛亞太地區的「泛」,是總括並涵蓋全部的意思。另外一個字是epidemic,是地區性的流行病,例如過去埃及曾盛行的瘧疾,其中的字首epi有局部的意思。中文的「疫情」可以分成國內流行的和全球流行的疫情,所以可以視情況替換成pandemic或epidemic。
shut everything down
shut down是關掉、電腦或機械的關機。shut everything down是把所有一切都關掉。比較文青一點的解釋就是「讓一切都像按了停機鈕」,聽起來比較有味道。
income stream
income是進來(come in)的「收入」。stream原本是溪流、小河流,在這裡可比喻金流。兩者合在一起就是收入的金流。
cease to+動詞
cease的同義詞是stop,也就是停止做某個動作。以上述的短文來說,直接翻譯成「停止」的話,上下文唸起來卡卡的不通順,不妨換個字眼,解釋成「已不能」,不是更好懂?
the good times
中文說「好景不常」,你有想過「好景」的貼切英文是什麼嗎?我想有些人可能會講成good market或good scene,但英國人教我們最簡單的講法就是good times。
a case in point
你想過「貼切的例子」,其中「貼切的」要怎麼用英文講?答案就是in point(適當的、有關的)。in point這個片語是往前形容case這個字。a case in point就是很貼切的例子。
為什麼要這麼做?
以往我的專文都直接列出慣用語向大家解說,各位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從哪裡收集來的?事實上,大部分英文自學者都是自己透過興趣挖資源,透過Youtube、網路文章和朋友閒聊,放膽去聽看和閱讀外語。雖說聽久了”不一定”會是你的,但在聽和看的過程中,把注意力提高,像我上面的做法一樣自己抓好料出來查,然後記錄下來,它就會變成你的東西。就像你聽到「當我塑膠啊」、「是在哈囉嗎」這些天外飛來一筆的網路潮語時,你一定會「嗯?」一下,查一下Google、問一下網友是什麼意思,這不就學到了嗎?

想把英語或日語說得更道地嗎?關鍵是你的「語感力」。很少人能詳盡解釋單字與句子背後的語感,那種老外特有的「神邏輯」。沒那套邏輯,就會講出自以為懂但老外一頭霧水的外文,導致誤會爭執,這在職場商談溝通上很危險。 我是譯難忘,是外文新聞工作者,透過審稿、翻譯、客戶會談採訪、海外參展,接觸過各種天馬行空的英日文。我的特色是用淺顯文字,把外國人說話邏輯講給你懂,邀你跟我一起雕琢你的語感力。外語不求人,手把手教你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