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the topic”是我們想和外國人換話題時必講的英文,但很少人知道車排檔也會被外國人拿來表達轉換話題。如果你知道這非常口語的用法,代表你夠道地。除了英雄主義之外,美國的酷文化也反映在英語中。不直接說「換話題」,而用暗喻的方式說「換檔」,感覺就比較潮。但為何排檔和換話題會扯上關係呢?
Monthly Archives: 10 月 2020
你知道什麼是「pinch me moment」嗎?如果美國人對你說「這就是捏我的時刻 (This is the pinch me moment)」,你解讀成「喔,現在該捏你臉了」然後給他捏下去,美國人真的要臉上三條線了。可別誤會美國人的意思啊!
時不時會在新聞看到的橋段:店家遇到蠻橫不講理、刻意惡搞的奧客,最後直接退錢請客人走人。客人這時不再繼續鬧怎麼會叫做奧客,所以最後店長叫警察要把他架走,奧客說「不用你們抬!我自己會走!」。「請別人走人」和「我自己會走」這兩句話在英文會怎麼說呢?
前一回我介紹了描述「上漲」的好用詞,這次我們看看哪23個英文單字可以專業描述數字的「下跌」。
一般我們用英文描述銷售額、成長率或其他財務數字的漲跌時,通常只想得到用老梗的「increase (增加) / decrease (減少)」,然後就詞窮了(冏),課本教的通常也就如此,而且也沒實際教你怎麼活用。到了職場,要做業績簡報的PPT,向外商主管們口頭報告時,一直用那兩個老梗字實在很膩,也顯得外語專業不足。我從外媒新聞和影視媒體蒐羅20個傳神的用詞,讓你開口談漲跌,立刻抓住主管們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