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閒來逛網路時看到老外講到「nip it in the bud」這個說法(有人譯成「未雨綢繆」)。想說來查查 nip 這個字老外都怎麼用,這一細查才發現它的意思非常複雜難測。它有多複雜?這麼說好了,連各家字典都沒完全收錄它所有的意思。 要了解它的用法,一定要從它的原意開始理解才行。
捏一下
Vocabulary.com在這一點做得很出色,擅長用輕鬆聊天的語氣把單字的原意解釋得浅顯易懂。開頭就解釋nip 的原意是小小咬一口或捏一下,還很貼心提醒這個字在很正面(被淘氣的小狗狗嚼著手指) 或負面(被老媽狠狠捏了一把臉頰)的情況下都能用。 dog nip
face nip語源字典也做了類似的解釋。總之就是靠兩個物體把另一個物體夾住,這個動作就是 nip。但nip 的意思還不只這些。劍橋字典和牛津字典說空氣中的一股寒意(a nip in the air)也叫做 nip。
吸一小ロ
但你會想這意思也差太多了吧?所以這個字才很複雜。但我們可以這樣聯想,這股寒意就像兩片寒冷的風牆,把你夾著,讓你冷到打寒顫,這不就跟上一段說的原意一樣?字典又說它的另一個意思是「吸一小ロ飲料(nip the wine / a nip of wine)」, 同樣地聯想,我們吸一小口飲料時會將兩嘴唇輕輕夾住吸管,這樣的動作就叫做nip。
回到本文第一句,那麼「nip it in the bud」要怎麼解?bud是指花蕾,那麼it當然指的就是那一株花了。在開花之前,在花蕾的階段,就先把花蕾給剪斷(夾斷),為的就是不讓它開花。這就引申成事情未演變到不可收拾的局面前,先止血做個停損點。這也是為何有人會視情況譯成「未雨綢繆,先發制人」。
跑一趟
nip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讓人摸不著頭緒了,竟然還有「跑一趟」、「去一下」的意思,這也差太遠了吧。敢請問大家覺得該怎解?為什麼我要搭配跳查這麼多字典來解釋這個字,一來是每家字典的解釋風格都不同,二來是每家收錄的解釋範圍也不同。不多查幾家,要怎麼全盤了解這個字的用法?

想把英語或日語說得更道地嗎?關鍵是你的「語感力」。很少人能詳盡解釋單字與句子背後的語感,那種老外特有的「神邏輯」。沒那套邏輯,就會講出自以為懂但老外一頭霧水的外文,導致誤會爭執,這在職場商談溝通上很危險。 我是譯難忘,是外文新聞工作者,透過審稿、翻譯、客戶會談採訪、海外參展,接觸過各種天馬行空的英日文。我的特色是用淺顯文字,把外國人說話邏輯講給你懂,邀你跟我一起雕琢你的語感力。外語不求人,手把手教你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