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有很多道地說法非常有趣,完全超出中文用詞的邏輯。為產品寫一個文案,要怎麼寫才夠傳神不老套?在英文,動詞是非常重要的靈魂。思考產品新聞稿的標題時,如果是先想中文,再把中文翻成英文,往往譯出的東西連老外都覺得很「憋扭」。 這是因為中文有很多用詞,在英文根本不存在。老外的邏輯跟我們想的完・全・不・同。
今天滑手機突然看到Google 新聞稿,寫Google 地圖app的介面又翻新,標題這麼寫:
Google Maps picks up a clean new look
👉
Google地圖採用全新整潔的介面
為何寫”pick up”,為何用撿的?
如果我們要下一個中文標題,一般可能會寫:「Google地圖採用全新整潔的介面」,然後翻譯成英文時,直接把「採用」翻譯成adopt。 但手機的世界訴求年輕化、快速時尚,要很潮、很酷,用adopt這個字就比較嚴肅正經一點,少了活潑感。這讓我想起有篇文章說,老外會覺得我們講的英文太嚴肅、很八股,說穿了就是教科書常教的那一套。
以老外的邏輯,使用”pick up”來講「採用」了新介面,老實說這個用法只能意會,難以用文字說明。 “pick up”的意思多到不勝枚舉。最原始的意思是「撿起來」(pick up the phone,接電話或拿起手機)。從這裡再衍生出其他意思,包括: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查字典會查到數不清的衍伸意思。有沒有發現,前述很多中文的動作都可以用”pick up”這個詞來表達?這就是英文和中文之間的絕對差異。老外只需要簡單的兩個單字,就能傳神表達中文各種複雜的語境。
那麼”Google Maps picks up a clean new look..”當中的”pick up”怎麼解釋?或許類似中文說的「粉妝上場」吧? 整句英文可解釋成「Google 地圖以全新簡潔介面粉妝上場」。好比用手指將新的妝挑起來(pick up),抹在臉上,豔麗登場。
總之,如果沒在網路上遇到這篇新間稿,或許也不會知道”pick up”還能這樣用呢!

想把英語或日語說得更道地嗎?關鍵是你的「語感力」。很少人能詳盡解釋單字與句子背後的語感,那種老外特有的「神邏輯」。沒那套邏輯,就會講出自以為懂但老外一頭霧水的外文,導致誤會爭執,這在職場商談溝通上很危險。 我是譯難忘,是外文新聞工作者,透過審稿、翻譯、客戶會談採訪、海外參展,接觸過各種天馬行空的英日文。我的特色是用淺顯文字,把外國人說話邏輯講給你懂,邀你跟我一起雕琢你的語感力。外語不求人,手把手教你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