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本教這兩個片語都是「前往」的意思,但課本沒教這兩者間些微的語感差異。注意!雖然很些微,但聽在外國人的耳裡是有差别的。
I’m
to the bar.
I’m headed for the bar.
上面那兩句英文同樣都是「我要去酒吧」,但英文聽在老外耳裡的感受卻不一樣。
Head “for”:
- (1) 隱含目的性:for 這個詞本來就有表達為了什麼目的的意思,強調的是目的、所以你用了for,你就在暗示對方,你前往某處是有特定目的。
- (2) 可能隱含強烈慾望:讓對方覺得你心裡很強烈地想前往某處。可能你被抓包了想去哪裡躲起來,可能你太想另一伴想去找他/她。
- (3) 可能有急迫性:基於(2)的理由你可能馬上就要動身了。
Head “to”:
to 本身有往某個方向的意思,強調的是方向,所以純粹就是講要往哪個方向去某處而已。比較不會讓人好奇你是抱著什麼目的。
所以你講”I’m headed to the bar.” 單純只是去酒吧,可能是晃晃沒特别做什麼就回來。但你講”I’m headed for the bar.” 可能是因為想嗨、被分手、想藉酒消愁等等,有急迫性或慾望驅使前往酒吧。
對中文使用者來說,英文介係詞随便用都沒差,别人猜得到意思就好, 對英文使用者來說,差一個介係詞,感受就不一樣了。

想把英語或日語說得更道地嗎?關鍵是你的「語感力」。很少人能詳盡解釋單字與句子背後的語感,那種老外特有的「神邏輯」。沒那套邏輯,就會講出自以為懂但老外一頭霧水的外文,導致誤會爭執,這在職場商談溝通上很危險。 我是譯難忘,是外文新聞工作者,透過審稿、翻譯、客戶會談採訪、海外參展,接觸過各種天馬行空的英日文。我的特色是用淺顯文字,把外國人說話邏輯講給你懂,邀你跟我一起雕琢你的語感力。外語不求人,手把手教你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