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買日本米老鼠掌上遊戲機來玩都要看日文操作說明書,裡面寫米老鼠要用「風船」飛到高處,那時沒有字典就亂猜日本漢字,我猜想應該是指灌風的飛船吧。但我在遊戲中找老半天找不到飛船,折騰好久無法破關。最後才看到說明書示意圖是米老鼠抓住「氣球」飛上天。剛學日文的人應該有同感。現在看到「肩入れ」,你猜是什麼意思呢?
肩入れ
就像學中文的日本人跟我說中文的譬喻好難懂一樣,日文也有很多這種用字面來譬喻一種意象的單字。若不知道由來,光靠漢字很難猜出其義。
「肩入れ」是從「肩を入れる」縮減成的名詞形式,的確意思也是字面上說的「把(を)肩膀放進去(入れる)」。問題是要把肩膀放進哪裡呢?
古早時代,日本人送貨或旅行跋涉時會透過挑擔子來搬運物件。他們把繩索編織成一個網狀物,將它包住物件然後吊掛在桿子上,用肩膀挑起擔子。當物件很重時就需要兩人合力挑擔。


但以前挑擔的人長途跋涉很辛苦,半路上可能其中一人體力不夠或腰力不足,擔子就快垮了。這時候就會需要第三個人,在原本的兩個人之間,把肩膀放進去(肩を入れる),頂住桿子,追加支撐力。

這種第三人的「肩入れ」,就被用來形容助一臂之力、給予幫忙。
所以像建築工人搬運木條,有時需要別人來「肩を入れる」。接下來春節要搬廢棄小家具到門外處理時,也需要其他人來「肩を入れる」幫忙搬一下。任何一國的主權遭受侵害時,也需要人民「肩を入れる」透過各種管道向國際求援。小孩走失時,也需要鄰居的「肩入れ」來協尋。「肩入れ」的使用情境其實很多呢。
人を騙すお前なんかに肩を入れる筋はない。
👉
我沒道理幫你這種騙子。
何言ってんのよ。俺たちは幼いころからの親友だろう。当然助けを求める友に肩入れをするんだよ。
👉
你在說什麼啊,我們從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對吧,我當然是會幫忙尋求幫助的朋友啊。

「肩入れ」的伸展運動
你有聽過「肩入れストレッチ」嗎?「ストレッチ」等於英文的stretch,是一種伸展動作。「肩入れストレッチ」是把肩膀往內側擺進去(肩入れ),藉此讓肩膀獲得伸展(ストレッチ),緩解肩膀僵硬和腰痛。家事做太多的主婦和爸爸們可以試一試。

想把英語或日語說得更道地嗎?關鍵是你的「語感力」。很少人能詳盡解釋單字與句子背後的語感,那種老外特有的「神邏輯」。沒那套邏輯,就會講出自以為懂但老外一頭霧水的外文,導致誤會爭執,這在職場商談溝通上很危險。 我是譯難忘,是外文新聞工作者,透過審稿、翻譯、客戶會談採訪、海外參展,接觸過各種天馬行空的英日文。我的特色是用淺顯文字,把外國人說話邏輯講給你懂,邀你跟我一起雕琢你的語感力。外語不求人,手把手教你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