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邏輯】日本人為什麼在英文商業信中一直對你說I’m sorry?

【日本神邏輯】日本人為什麼在英文商業信中一直對你說I’m sorry?



國內有很 local (囉口)的台式英文,印度的印式英文也很奇葩。日本呢?當然也有日式英文。難得遇到了用英文溝通的日本人,趁機窺探一下他怎麼使用英文,讓我觀察到他有個有趣的口頭禪,可能反倒讓外國人覺得有違和感呢。




窺探日本人的英文信


一切要從某次合作講起,這位在技術部門工作的日本人,要代表他公司接受我的專訪來介紹他們的產品。我跟他說會把專訪的內容寫成一篇報導,他同意之後提出了一項要求。

他強調這次受訪前有向日本經濟局申請中小企業事業補助金,所以必須在報導中明文列出「令和れいわ2年度ねんどだい3補正ほせい 事業じぎょうさい構築こうちく補助金ほじょきんにより作成さくせい」(本文透過事業再構築補助金進行報導刊登)的字樣,他才能向政府申請預算來支付報導的費用。

由於這篇報導不會以日文出刊,而是一篇英文報導,所以為了確保溝通無誤,我寫一封英文信問他前述的字樣是要照日文原文列出,還是需要追加並列英譯。

他以英文回信說只需照他提供的日文原文放在文尾就好,但重點在於他在信中寫的英文內容有一些怪怪的貓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他的回信內容,看看你的大腦警鈴是否也會作響。

Thank you for your prompt (迅速的) reply (回覆) .


Regarding (有關) the sentence (句子) (在此指那句日文字樣),
I’m sorry, but we need (需要) to add (加進去) it completely (完整地)
to the same (同樣的) sentence that (指稱該句子) I sent (傳送) .


I’m sorry, but we cannot (不能) receive (收到) the subsidy (補助)
if (如果) it is not.



如果你一邊讀一邊搔頭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其實你並不孤單,因為我也讀了好一陣子才終於搞懂他的邏輯。其實他想表達的意思是這樣:

Thank you for your prompt (迅速的) reply (回覆) .
謝謝你這麼快回應。


Regarding (有關) the sentence (句子) ,
I’m sorry, but we need (需要) to add (加進去) it completely (完整地) to the same (同樣的) sentence that (指稱該句子) I sent (傳送) .
有關那句日文,I’m sorry,必須完全依照我給你的日文字加到文章中。


I’m sorry, but we cannot (不能) receive (收到) the subsidy (補助)
if (如果) it is not.
I’m sorry,如果不那樣的話,我們就無法收到補助。




此I’m sorry,非彼I’m sorry。 You know?


讀完這封回信,我當下第一個直覺是「有這麼嚴重嗎?不用一直道歉說sorry吧?」I’m sorry這句英文是拿來告訴對方自己有過錯,所以才需要道歉,這已經是蠻鄭重的道歉語句了。如果沒有犯錯,其實是用不上這句話的。提出追加日文字樣的要求,並不是什麼過錯,所以讀著他的回信一直看他道歉,霎時有種彆扭的感受。我是該安慰他說沒關係不要緊,還是裝作沒看到?

其實他這I’m sorry的口頭禪,是來自日本人講日語的下意識習慣,這一點倒是和台灣人的表達方式有共通處。怎麼說呢?

台灣人常被外國人形容「遇到很多情況幾乎都習慣先說一句『不好意思』」。對!這就跟日本人的表達方式很像。

台灣的中文很弔詭的是,有時我們明明就不是在道歉,卻老是下意識向對方說「不好意思喔」。例如「不好意思,我幫你們上個茶」、「不好意思,我不太清楚耶」。這種感到不好意思的事項,明明就沒什麼大不了,而且我們其實也沒抱著歉意,之所以會脫口而出,就只是表達個禮貌罷了。

同樣在日語中,日本人面對商談對象,或甚至有時面對隔壁的鄰居,在對談過程也會習慣穿插一句「抱歉(すみません,唸作su mi ma sen)」,這句日文翻成英文就是I’m sorry。

英文和日文不同的是,I’m sorry是真的用來認錯的,而「すみません」卻和中文一樣,有「認錯」和「表達禮貌」這兩種不同作用。顯然,這位技術部門的日本人的原意是純粹表達禮貌。

但問題就在於,當你轉換成英文腦,用英文邏輯解讀他那句I’m sorry,卻容易誤解成他犯了什麼天大的錯。

為了解決這種尷尬場面,最簡單的方式是根本連一句I’m sorry都不用提起,畢竟本來沒必要。重要的是觀察自己的表達習慣,在說英語時,盡量甩開母語思考邏輯的詛咒。

沒錯,你的母語其實也是你的詛咒。你我都不可能完全不受母語的影響,這是經過科學研究證實的,但你能透過多看多學以及別人的例子,讓自己盡力掙脫桎梏。




擊破怪怪英文


除了I’m sorry之外,其實整封信還有很多其他表達方式的問題,所以才會讀起來卡卡的。我嘗試把它全篇改寫成簡潔好讀的英文信:

Thank you for your prompt (迅速的) reply (回覆) .
謝謝你這麼快回應。


We need (需要) you to put (放置) the provided (被提供的)
Japanese (日語) text (文字) as (就如同) is (其現有狀態)
at (在) the end (結束處) of the article (文章) .
我們需要請你把那句日文,依照我提供給你的原句,放在文末。


Or (或者) else (不那樣的話) (其他狀況的話) we won’t (將不會) be able (能夠的)
to use (使用) the subsidy (補助) .
否則我們將無法使用補助。



順帶一提,所謂的「名詞 + as is」是一個套句,意思是照其原樣。它是一種簡寫,可以還原成:

名詞 + as is = 名詞 + as it is 【it=該名詞】



例如「keep your words as it is」意思是你的話語(your words)在當下是(is)什麼樣子,就保持(keep)如同(as)其(it)樣子不變。換言之就是依照你說的話。其中的it因為很贅字,所以習慣上可省略不說出來,也不會影響理解。如果你剛好會日文的話,會發現as is就等於日文的「そのまま (唸so no ma ma)」。

其實對英美人士寫信,表達上可以比日本人以及我們中文母語者更直接一點,不需那麼憋扭又過度委婉囉。

關燈
開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