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看電影【奪命公寓(1BR)】時有一個字引起我的注意。劇中老太婆走路搖晃站不住,女主角趕緊去攙扶老太婆。老太婆對她說自己有一點“wobbly”。

“wobbly”是從wobble這個原形動詞來的,把e去掉,加上了y之後變成形容詞。wobble是小幅度來回擺動,例如家裡的吊扇用久了,接合部位會鬆脫,整台吊扇在運轉時會擺來擺去,發出嘎嘎聲響。這種小幅度的擺盪就叫做wobble,看以下的影片就會懂了。
wobbly是形容來回擺動的狀態,套用在人身上,就是形容人的下盤不穩,以致於走路有點左擺右擺的,就是走路搖搖晃晃囉。 你可以形容酒鬼走路搖搖晃晃(That is wobbly)、形容電動螺絲起子的嘴部會搖(wobbly )使得嘴部很難對準螺絲頭、牙齒鬆鬆的(wobbly ),折斷的木板下半部被風吹得擺來擺去(wobbly )。
學英文單字要發揮想像力,wobbly這個字可以形容很多事物,中文意思可以自由發揮,但都脫離不出最原始的字義:小幅來回擺動。

想把英語或日語說得更道地嗎?關鍵是你的「語感力」。很少人能詳盡解釋單字與句子背後的語感,那種老外特有的「神邏輯」。沒那套邏輯,就會講出自以為懂但老外一頭霧水的外文,導致誤會爭執,這在職場商談溝通上很危險。 我是譯難忘,是外文新聞工作者,透過審稿、翻譯、客戶會談採訪、海外參展,接觸過各種天馬行空的英日文。我的特色是用淺顯文字,把外國人說話邏輯講給你懂,邀你跟我一起雕琢你的語感力。外語不求人,手把手教你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