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英文說動對方,試試看這個句型:Would you be open to…?

想用英文說動對方,試試看這個句型:Would you be open to…?


昨天收聽羅伯戴爾(一位播客主)在節目中與另一位銷售達人聊聊怎麼講話,才能讓對方更有意願接受自己的提議。其中銷售達人強調,有一句很重要的英文句型,可以增加說動對方的機會。這也是課本沒有在教的句型,所以我想特別抓出來介紹給大家使用看看。




Would you be open to + 某個想法、概念、動作、提案?


「Would you…?」為首的疑問句是在詢問對方「你會不會、你要不要」,是一種比「Will you…?」更有禮貌的語氣。這裡的open不是動詞,而是形容詞,意思是「態度、心態開放的」。這裡的to是介係詞,是指「對…方面」。「Would you be open to…?」整句話字面上是說「對於…方面,你心態會是開放的嗎?」,實際上是在問對方有沒有意願答應或應邀你所提議的事情。這個句型可以拿來勸進(talk someone into)、勸退(talk someone out of)、說動(convince (kənˈvɪns) )或說服(persuade (pərˈsweɪd) )對方。

好玩的地方來了。以下兩個句子同樣都是用來詢問你的意願,你能感受出這兩者聽起來的感受(或語感)哪裡不同嗎?

  1. Would (會) you hear (聽) what I have to say (說) ?
  2. Would (會) you be open (開放的) to (對於) hearing (聽) what I have to say (說) ?


這兩句雖然中文意思同樣都是「你要聽我說我想講的嗎?」,但其實第二句是帶有一點心理上的說服技巧,會讓人聽的感覺稍微不一樣。

精細比較的話,第一句是把目標放在詢問「你的意願」── 你到底要或不要

第二句則是把目標放在訴諸於「你的心理特質」── 你這個人面對別人提議的新事物,到底心態是開放的還是封閉的?而你的回話,將會透露出你的心理特質。

換句話說,第二句話多了一種潛意識的心理作用,如果你說No,就代表你對別人的提議比較不open,吐露出你比較封閉。這在社交上會產生一種心理壓力,當別人用第二句來問你時,你會意識到自己的回話會形塑出一種正面(你心是打開的)或負面(你心是關著的)形象,所以你會比較慎重地回答yes或no。

另一方面,第二個句話其實可以用更完整的中文來解釋成「你會抱持開放的心態(Would you be open)來接受我的提議嗎?」當你被對方用中文這樣問的時候,或多或少會感覺有點難拒絕吧?(除非你已經打死不給對方希望了,就另當別論啦。)但你多少還是可以感受到這句話試圖加諸於你的心理壓力以及試圖說服你的慾望與誠意之高。

再回來比較第一句話,如果我只單純問你:「你要不要啊(Would you)?」,通常你會本能地隨著自己當下的慾望,不多加思索直接回答了。如果是回答yes那倒還好,如果是no的話,我這提議就白搭了。

總而言之,如果要說動別人的話,比起用第一句很直接問對方(通常會得到對方很直接的回覆),用第二句的成功率有可能會再高一些,因為有時可以用來暗示對方你希望他能open his heart(打開他的心)來接受你的提議。

但話說回來,面對人心,本來就沒有所謂的萬靈藥,不過既然有這麼好用的句子,記下來備著用總比沒有來的好吧?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例句:

Would you be open to marrying (結婚) someone (某人) who (指稱該某人) has very (非常) different (不同的) political (政治上的) stance (立場) ?

與政治立場截然不同的人結婚,在這方面你態度是開放的嗎?

Would you be open to another (另一個) trilogy (三部曲) apart from (除了…之外) the Lord of the Rings (魔戒) series (系列著作) ?

除了魔戒系列之外,你還會再創作另一個三部曲嗎?(你的想法是開放的嗎?)




說動對方的其他技巧:


這一集播客還提供了幾招說動對方的小訣竅,雖不保證百發百中,但大家還是可以多少參考看看。

1. 找出彼此「雙贏的共同點」(look for (尋找) the common ground (共同點) , seek (尋求) the win-win (雙贏) )

在提議之前,先想想從哪一個層面下手,提出什麼樣的要求,是對彼此都有利的,這樣可以增加對方答應的機率。你騷騷我的背,我也會騷騷你的(Scratch (騷一騷) my back (背部) and I’ll scratch yours (你的) .)


2. 請給對方「選擇題」,不要給對方「開放式的提問」


我們寫考卷很怕遇到開放式的申論題,因為霎時之間比較難回答且要想比較久,容易打退堂鼓,但如果是二選一的選擇題,只需要照自己想要的感覺擇其一就好,通常當下很快能做出選擇。

有一次我問客戶「你這個月什麼時候方面接受採訪?」,他想了蠻久一時無法給答案結果說再考慮吧。後來我改說「這周三或五我有空,您哪一天方便?」他說禮拜五,我再問「週五上午10點或下午3點,哪個時間點可以呢?」他很快選了下午3點,馬上就敲定了。

3. 為你的提議做好宣傳,表現你的熱情

假設你要邀朋友去吃一家你覺得很好吃的餐廳,可以先描述你用餐時的感受、味覺體驗、餐廳特色,最好引述網友的評價、給幾顆星等等。把你的提議當作在呈現一份廣告文宣。這麼做遠比單純只說「某某餐廳很好吃,要去吃嗎?」還聽起來更誘人。

4. 永遠要留給對方拒絕的空間

如果你發出提議的目的只是為了不擇手段讓對方同意,恐怕只會造成更多心理壓力,讓對方一開始就想拒絕你。如果你提出了要求,對方卻有點躊躇、露出疑慮或難色,可以適時告知對方「我覺得這提議對你是很好的,但你不一定要答應我,沒關係的,你可以想好了有需要再跟我說」,可以塑造出能被信賴的形象。在某些情況下,這樣講可能反而能使對方放下對你的成見,認真去評估你的提議,給你有建設性的答案。

有興趣想聽這一集播客(和挑戰聽力)的粉絲,請按下面的播放鍵:

(敬告:這位播客主講話跟機關槍一樣快)


關燈
開燈